6月3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下称“上海药事所”)结束了对该市2014年第一期基本药物大包装、简包装品种日常采购五省市中标价格信息的公示。据悉,这是上海市自2012年底启动基药大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开展的第三轮相关工作,五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和广东,本次共11个品种入围。
“现在上海的基药大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已进入常态化,符合条件的企业如有意愿投标,可随时申报。今后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对申报品种进行筛选,然后集中招标采购。”上海药事所相关负责人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外省市的中标价格只作为参考,公示结束后再进行招标,届时会公示上海的招标价。
而根据招标公告规定,相关品种的采购价不应高于本企业同品种药品在以上五省市的平均中标价或次低价。
慢病药量价挂钩
所谓大包装药品,是指包装数量200或以上制剂计量单位的药品,主要用于满足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需求,可通过药品自动分装机进行分包装。简包装药品则指包装数量满足两周以上用量的药品,主要适用于门诊慢病患者。
为进一步方便患者配药,降低药价,2012年11月,上海市医疗机构基药大包装、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启动,针对2009版国家基药目录与《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内药品,先后公布了两批中标结果,分别涉及281个和142个品种。
2013年相关招采公告显示,2010年上海市基药集中招标采购(SH-JY2010-1)中标企业在基药招标中标品规基础上增加包装数量的品种,以及符合招标要求的SH-JY2010-1基药招标原非基层中标品种,均可参与投标。
第一轮试点了属于“心血管系统用药”中的口服化学药品、“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中的口服降血糖药,其最小包装应至少满足两周用量。2013年4月执行的第一轮相关采购工作中,在281个品种规格的中标药品里,大包装药品38个、简包装药品243个。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均增加了大包装、简包装药品的采购数量,方便患者配药、减轻药费负担的效果初显。另据上海市药品采购平台分析,截至去年11月,已有522家医疗机构采购了大包装、简包装药品,采购金额超过5754万元,节约药费支出1411万元。
试行工作初显成效后,上海市于2013年11月公布执行了第二轮中标结果,有142个品规中标,入围药品取消了疾病治疗领域限制,改为“适合慢性病长期服用的化学药品”。
据统计,经过上述两轮招标采购,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共增加大简包装药品423个,中标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3%;在社区医疗机构使用,考虑零差率因素影响,药价可降低28%。
华东地区某大型制药企业政府事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有多个产品入围上海这三次集采目录,药价有一定下降,但销售数量得以保证,利润基本持平。“重要的是能中标,确保不掉标。”
利益相关方共赢
近年来,受“处方限价限量”政策影响,一些慢病常用药往往不能一次配足两周以上用量,很多患者不得不多次往返医院。同时,受原基药招标规则限制,部分患者接受度较高的常用品牌药在社区医院无法买到,加剧了二、三级医院的拥堵。
上海药事所相关人士认为,基药大包装、简包装集中招标采购基本实现了患者、医院、医保、药企四方共赢。在保证生产企业利润的前提下降低了药价,原本社区使用率、认可度高的兰迪、倍他乐克等药品重返社区。
此外,二、三级医院住院使用大包装品种,提高了住院部配药的效率,通过药品自动分装机进行分包装,既减轻了配药工作量,也减少了差错率。由于节省了包装成本,加上生产企业降价,大包装中标药品在二、三级医院的价格平均还下降了13%。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包装材料消耗,也有利于环保。
记者查阅前两轮中标目录发现,参与招标的品种以本土企业为主,也不乏诺和诺德、礼来等生产的常用慢病药。据悉,为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大包装、简包装药品,目前上海市招标采购部门已将此作为日常工作持续开展。生产企业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大包装、简包装药品,即可到上海药事所递交投标材料。